代表委员抨击政府遇管理难题就收费

2013年03月04日14:30  北青网

  收费到底是懒政还是妙方?———“堵车?征收拥堵费!污染?征收汽车排污费!面对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难题,收费正成为一些地方酝酿实施的药方。收费到底是懒政还是妙方?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。”

  堵车?征收拥堵费,提高停车费!

  污染?征收汽车排污费、垃圾处理费!

  高房价?开征房产税,提高二手房出售个人所得税!

  面对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难题,收费正成为一些地方酝酿实施的药方。然而这个被认为是相对有效的经济杠杆,却不时遭遇公众争议。收费到底是懒政还是妙方?如何提升城市管理能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。

  一遇棘手难题 收费就成“妙药”

  二手房交易要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%计征个税——消息一出,便激起千层浪。

  尽管房价走势有待印证,但百姓无疑又增顾虑:高额税是否会转嫁给购房者?

  交通治理同样存在类似尴尬。北京汽车限购、城区核心区停车费提高5至7倍已有两年,高峰期拥堵城区几乎成“停车场”。

  全国政协委员施杰来京第一天就遭遇拥堵,他纳闷,为什么限购又限号,还这么堵?

  这些尴尬并没有引起警醒,一些城市拟将开征拥堵费、提高停车费作为治理“良方”。

 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,一些地方传出正在研究征收排污费议题。

  “口袋比不上房价,治理赶不上污染,买车买不到速度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民建浙江省副主委车晓端说,政府通过收费等措施,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问题,但这毕竟不是根本措施,难以解决整个系统的问题。

  “价格杠杆”捉襟见肘 城市管理现“本领恐慌”

  收了费,就能管用吗?上海私家车牌拍卖费飙升至8万。提高收费并不能阻止国人对汽车的追捧,以及随之带来的拥堵和污染。

  “事实证明,收费式治理,边际效应是递减的。”施杰委员说。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说,在面对城市拥堵、高房价、城市污染等一些都市病时,政府应该从管理上下功夫,如果管理部门总是用收费来解决问题,不仅加重群众负担,也是一种缺乏智慧和能力的“懒政行为”。

  制定政策要惠民 慎用收费

  “制定政策和立法要科学、惠民,慎用收费。”车晓端代表说,政府要少些管理思维,多些服务举措,提高决策的科学性,增强政府管理水平。

  “有城市推出的公交免费乘坐的做法,就是改革的‘减法’。”王如松代表说,这样既节省资源能源,又便民惠民。

  文/新华社记者 朱立毅 岳德亮 邹伟

 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